—— 记第四事业部第四次班组学习交流会
2015年11月7日,第四事业部第四次班组学习交流会如期于青松城黄山厅召开,百余位事业部技术、管理条线的班组成员济济一堂,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此次活动采用通报及学习交流的形式,分别由部门技术质量条线负责人及现场项目年轻员工进行沟通汇报,分享心得。
整个会议首先由事业部总工程师孙静做技术质量运行工作专报,针对近期住建部监督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通报。整个检查结果肯定了项目在市场行为、施工质量及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工作,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反复发生的监理相关问题。对此,孙总提出了需加强现场的流程管理及签章的规范性等要求,并将会在今后的检查中加大管理力度。她还将公司近期的一些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进行了传达,并通过案例分析,向正在开展同阶段监理工作的项目总监进行了直观的讲解,要求各项目负责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内省,不断保持学习思考自省的工作状态。
随后,事业部技术质量部经理唐强达对第三季度部门质量运行工作进行了汇报讲评,通过对标事业部技术质量工作年初目标计划,明确了现阶段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改进的重点方向;接着,他对第三季度的日常检查工作进行了通报,在管理工作方面,针对人员配备、质量管理、材料管理、幕墙工程、危大工程、机电安装工程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在技术工作方面,则提出了加强事业部技术支撑及专业交流的观点,通过多元化的风险管控模式、方案会审、过程检查,充分发挥专业组的专业特色,为今后的技术工作提供服务支撑。随后,按照惯例,由事业部总经理周海浪对第三季度在内审检查过程中,评分第一的星港国际中心(地基基础阶段)、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中块(主体结构阶段)、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东块(装饰装修阶段)的项目代表颁发了表彰红旗。
稍事休息之后,会议进入第二部分,样板项目部交流及BIM工作交流。国际航空服务中心项目总监代表陈国栋、星港国际中心项目总监代表张明华分别为自己所在的样板项目部做中期汇报。陈国栋在汇报中将国际航空服务中心项目创建措施的具体措施归纳为“围绕监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制度化、动态化、数据化、科学化、信息化”,旨在满足客户需求,创建行业标杆,建设高效团队,提升专业技能,最终创造可学可鉴的成果,打造学习型团队,为事业部提供掌握前沿技术与管理方法的复合人才;
张明华的汇报通过对诸多图例的讲解,列举了在星港国际中心地下总面积约20m²的施工过程中,对基坑的多重加固措施和监测数据分析,分享了关于超深基坑及其加固的监理工作经验。在跟踪落实的措施中,除了对安全质量的管理、监测分析、周边环境巡视之外,他特别强调了对于现场隐患的整改,提出了多项创新监理工作手段。汇报最后,他还就新创建的技术管理知识库,以及《超深基坑加固监理控制技术要点》及《超深基坑监理工作指导手册》的初稿文件,与大家进行了心得交流。
在BIM经验分享版块,由徐汇滨江智慧城区BIM负责人徐辉辉,宝山长滩6号街坊06-02地块BIM项目经理王立轻进行了汇报。徐辉辉对整个滨江板块项目进行了大致介绍,并从BIM应用的规划协调、标准制定、建设实施、区域运营四个阶段的进行详尽的说明,对于在过程中遇到的协调问题以及在之后可以预见的人员储备进行了评价。王立轻则深入浅出的分享了BIM应用模式以及具体在长滩项目的应用点,例如地下空间管理方面,通过对机电管线进行碰撞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设计中的错漏碰缺,大幅解决了由于机电安装专业系统繁多,施工界面复杂而造成的管线敷设难的问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坡地建筑点多面广,从地下空间到夹层、再到塔楼主体的建筑空间较为复杂,而通过BIM模型可以对专业间协调(碰撞、净空等)进行全面检验,达到整体预控的目的。
交流最后,事业部总经理周海浪和大家分享了其作为总监在项目检查过程中的管理体会。他在发言中提到,整个项目是一个团队,而评判团队优秀与否,不只看最优秀的方面做的有多好,而是看最差的方面提升了多少。他对目前事业部在技术质量管理方面以及BIM咨询业务方面的突破与成果表示了充分肯定,并对未来部门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三五规划应该对应十二五规划的完成情况来进行编制,在现行监理价格放开的现状下,不应低价竞争,咨询行业的定价其实可以更高,我们应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在运维管理、项目管理等多元化的业务拓展中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提升自己的能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第四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