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卫星厅及T2捷运车站工程
一、项目概况
上海浦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卫星厅及T2捷运车站工程位于已建T1、T2航站楼及T3、T4垂直联络滑行道南侧、一跑道与二跑道之间,与T1、T2航站楼形成“主楼+卫星厅”构型。卫星厅承接年旅客3800万次候机和中转功能,与航站楼之间,旅客流程通过地下捷运系统连接,行李流程和工作车辆通过地道连接。
本工程建筑总面积6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建筑总面积为57万平方米,主要包含S1卫星厅工程及S2卫星厅工程,S1部分共地下1层,地上6层,建筑高度39.25米;S2部分共地下1层,地上5层,建筑高度35.25米。建设特点:高效紧凑的空间组织、明晰简洁的旅客流程、简约实用的建筑形式、绿色节能的设计理念、平衡近远期发展的弹性灵活设计。
其中卫星厅工程南北长960米,东西宽930米,由S1、S2两座中央大厅相连组成的卫星厅,是浦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中的核心部分,更是国内第一个、世界最大、覆盖功能最全面的单体卫星厅,保障浦东机场每年80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
二、提供服务
本项目由上海建科咨询提供监理咨询服务,按照建设单位的高标准质量安全以及保障运营安全的要求,对本工程提供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度、费用控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合同、信息、设备采购等方面的协调管理,保修期内检查和记录工程质量缺陷,对缺陷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确定责任归属,审核修复方案,监督修复过程并验收等相关监理服务。
在监理工作过程中,不断完善项目制度建设,以专业化管理找突破,创新管理模式。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明确项目部组织架构、具体岗位及其岗位职责,制定并优化各项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各项表式格式模板等,全面支持和保障项目建设推进。项目监理部坚持创建学习型团队作,项目团队积极开展科研创新工作,把监理工作与科研活动紧密结合,发挥了“来源于工程,应用于工程”的良好成效。
三、项目成效
本项目自开工以来,项目监理部根据建设单位的委托,对该工程进行了有效的全过程施工监理,顺利实现了质量、投资控制目标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等各项目标,本项目于2019年09月16日顺利启用。本项目至今分别获得鲁班奖、詹天佑奖、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中国钢结构工程金奖、金钢奖、上海市白玉兰奖、上海市优质结构、上海市建设工程咨询奖。
大型机场航站楼项目拥有建设工期紧、质量要求高、危大工程多,的特点,本项目涉及到机场运营的“两防一线”是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参与本项目的施工监理工作,我司总结了一套适用于大型机场航站楼施工监理管理模式,在项目监理机构组织、加强策划、清单化、精细化管理方面采取了科学有效的监理措施,并针对航站楼建设规模不断增大、专业性和建设管理难度不断增大的特点,主动向前介入、向后延伸,不断创新管理理念,提升机场专业知识和能力,打造专业团队,应用新技术提升监理工作方法和手段,并以专业化监理服务积累更多经验和知识知识,在更多的大型机场航站楼施工监理及全过程咨询中发挥上海建科咨询的专业作用。
四、项目意义
卫星厅建成使其新增了90个登机桥位,将目前的靠桥率从50%提升到靠桥率达到90%(极大减少使用摆渡车)。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通过中央大厅向多个方向的登机口辐射,旅客在卫星厅内步行到达最远的登机口的距离将不超过500米,旅客更加便捷登机。
中转也是卫星厅另一项重要功能,通过国内混流、国际分流的方式,采用国际到达层在下、国内混流层居中、国际出发层在上的格局,航班中转在卫星厅内即可完成,尤其是国内中转实现了同层中转,航班衔接时间缩短,旅客中转更加便捷。同时,卫星厅也容纳了更多的服务设施,旅客人均候机面积由4平方米增加到7平方米,数量更多、丰富多变的座椅和充电席位让旅客的候机体验更佳。
本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为上海建设世界级航空枢纽、促进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和区域经济联动打下了坚实基础。